Wi-Fi 6來了,你約嗎?

Sensor for market of IIoT

如果要投票評選這兩年無線技術界的“紅人榜”,5G無疑會穩居榜首。不過在5G高歌猛進的同時,其他無線技術也都沒有閑著,都在頑強地沿著自己的既定方向不斷進化,以期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穩固自己的根據地,並伺機圖謀更大的市場版圖。

2019年的9月,Wi-Fi聯盟宣佈正式啟動Wi-Fi 6認證計畫授權,此舉意味著Wi-Fi 6標準已經開始付諸實用。這讓大家重新將目光聚焦在了Wi-Fi這個常伴在我們身邊,卻似乎已沉寂多時的“老朋友”身上。

不斷提升的速度

回顧Wi-Fi的發展史,促使其誕生的最初動機,並非要樹立一個無線局域網中資料傳輸的王者,而僅僅是想用一種無線技術解決商店收銀機之間佈線的繁瑣工作。不過很快人們就意識到這個技術的價值,於是推進其成為IEEE 802.11國際標準,再加上PC的興起和一眾電腦廠商的擁立,令Wi-FI最終成為了局域網中大吞吐無線資料傳輸的不二之選。

雖然Wi-Fi具有“無線”的便利性,但是在資料傳輸速率上,一直有飛速發展的有線的乙太網技術與其做對標,因此速率的提升一直是Wi-Fi技術演進的一個核心要務,而且事實證明Wi-Fi沒有讓大家失望。

作為一個工作於2.4GHz UHF或5GHz SHF ISM射頻頻段的無線局域網技術,Wi-Fi的標準已經經歷了五個版本的反覆運算升級。

  • 1999年制定的第一代Wi-Fi標準(802.11b),工作於2.4GHz,可提供最高11Mbps的資料傳輸速率,奠定了Wi-Fi的商用基礎。
     
  • 同期發佈的速率更高的第二代Wi-Fi(802.11a),最高傳輸速率達54Mbps,不過其工作在5GHz,與802.11b不相容,因此僅在一些專業領域被採用。
     
  • 2003年,第三代Wi-Fi(802.11g)駕到,其在2.4GHz頻段上實現了54Mbps的傳輸速率,且向後相容,讓Wi-Fi性能上了一個臺階。
     
  • 2009年第四代Wi-Fi(802.11n)發佈,其可工作於2.4GHz和5GHz兩個頻段,在使用雙倍寬度的40Hz通道與四天線配置時,可以實現高達600Mbps的資料速率。
     
  • 接下來在2016年推出的第五代Wi-Fi(802.11ac wave2),是802.11n的擴展版,特別針對5GHz頻段做了優化,且在2.4GHz頻段中向後相容上一版規範,最高傳輸速率為1.73Gbps。


圖1,Wi-Fi標準發展和比較      (資料來源:NXP)

如今Wi-Fi聯盟祭出的Wi-Fi 6是第六代規範,從技術上講Wi-Fi 6 的單使用者資料速率比 802.11ac快37%,而在綜合使用各種新技術的情況下,新規範預計將提供四倍的輸送量,達到10Gbps的傳輸速率!可以說,這將Wi-Fi用戶體驗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在高速之外

但是,如果你認為Wi-Fi 6僅僅是又一次單純的速度上的升級,那就想得太簡單了。實際上,Wi-Fi聯盟在Wi-Fi 6的“皮兒”裡塞了相當豐富的新技術“餡料”,真正看懂了才會由衷地發出“真香”的讚歎。我們不妨對Wi-Fi中的關鍵技術做一個梳理:

  • OFDMA
    Wi-Fi 6在上行和下行鏈路中引入了OFDMA (正交頻分多址)技術,它允許多達30個使用者同時共用一個通道來減少延遲、提高容量和提高效率。這使得Wi-Fi 6可以實現與蜂窩網路可靠性比肩的穩定性,而在此前的Wi-Fi規範中,奉行的是一種“盡力服務(Best Effort)“的聯網模式,有時在Wi-Fi信號很強時卻會出現無法連網的情況,很影響使用者體驗。OFDMA技術帶來的更強的聯網穩定性和可靠性,也會令Wi-Fi 6的應用場景更多元化。
     
  • MU-MIMO
    MU-MIMO(多用戶MIMO)不是Wi-Fi 6引入的新技術,但其在上一代規範基礎上做了大幅優化——Wi-Fi 5 Wave 2中的引入了多用戶MU-MIMO,僅支持下游四個、上游一個同時連接,而 Wi-Fi 6則能夠處理上下行的8個資料流程,讓多用戶支援更遊刃有餘。  
     
  • 1024-QAM
    在調製方式上,Wi-Fi 6啟用了1024-QAM編碼以提高每個有效負載中傳輸的資料量——Wi-Fi 5中採用的是256-QAM調製,Wi-Fi 4中的是64-QAM調製——通過在每個資料包中塞入更多的資料來進一步提高輸送量。另外,1024-QAM每OFDM symbol使用10 bits,比256 QAM使用的8 bits提升了25%的容量,使得80MHz通道的理論單流資料速率為增加39%,達到600Mbps。  
     
  • 動態分配:
    相比Wi-Fi 5採用的靜態配置(static fragmentation),Wi-Fi 6中的動態分配 (Dynamic fragmentation)機制允許資料包的片段具有不同的大小,可以更好地利用網路資源。  
     
  • 目標喚醒時間(TWT):
    之前Wi-Fi為了更省電,採用了定時(Regularly Schedule)喚醒方式,讓設備在固定時間被喚醒,進行傳輸後再休眠,但有時在設備被喚醒的時間內並沒有要傳輸的內容,仍然會造成不必要的能耗。而Wi-Fi 6中新增的目標喚醒時間(Target Wake Time,TWT)功能,可根據終端與網路之間的協商,因需求而決定喚醒時間,令功耗盡可能降至最低,甚至能達到BLE的功耗等級。這無疑會令人對以往高功耗的Wi-Fi刮目相看。  
     

圖2,Wi-Fi 6關鍵技術一覽 (圖片來源:Wi-Fi聯盟)

從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Wi-Fi 6所追求的並非僅僅是單個設備的峰值速率的提升,其更大的“野心”至少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覆蓋和連接更多數量、更多類型的產品;二是在更“密集”的網路連接情況下,實現更高的資料吞吐和可靠性。可以說,Wi-Fi 6是室內無線網路的一次重要創新!

應用新天地

任何標準版本更新的背後,都有其更深遠的商業考量。從Wi-Fi 6身上我們不難看出,由於支持更大規模的用戶連接、更高的速率和可靠性,Wi-Fi有望向更廣闊的商業應用場景拓展,甚至進入一些以前看來“非典型”的低功耗場景,帶來全新的應用體驗。

另一個方面,在處理與5G網路的關係上,兩者雖然有市場重疊,但Wi-Fi 6體現出來的更多的是互補性。要知道,Wi-Fi 6和5G兩者各有所長:5G網路使用的高頻頻譜在室外應用時信號干擾較小,但在室內極易衰減,且網路部署和運維成本較高;而Wi-Fi 6更適於在室內、密集信號區、固定區域的網路連接,部署和運維成本也更低廉。所以已經有人在盤算將Wi-Fi 6的路由器打造成5G的室內中繼小基站,讓使用者在室內蜂窩信號受限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使用5G網路服務,且可在兩種無線通訊之間智慧切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Wi-Fi 6還將引領另一個趨勢,那就是6GHz頻段的啟用,這意味著更高的速度和更可靠的連接。有人預測,未來可能會出現一種混合式的Wi-Fi網路架構——一個局域網中有兩個閘道,骨幹網連接使用6GHz頻段,干擾少,速度快;而2.4GHz+5GHz則用作家庭終端設備之間的連接。

可以看到,Wi-Fi 6的市場之旅才剛剛開始,在2020年其發展會進入一個活躍期,相關新品推出頻度會加快,行業中的相關並購也會更頻繁,各路玩家都會在這個階段積極佈局卡位。面對這樣一個重要角色,你是不是也應該考慮“約”一下呢?

相關文章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Technologies Heralds a New Era in Smart Healthcare
安富利推動IoMT醫療物聯網創新,助力診療與保健模式變革與發展
2025年1月14日
As a leader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vnet will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limitless possibilities of IoMT, contributing to the creation of a smarter, more connected future for healthcar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Technologies Heralds a New Era in Smart Healthcare
“聲”活新體驗:AI聲紋識別技術,讓家更懂你
2024年9月16日
聲紋識別技術自20世紀四五零年代起步,最初應用於電話系統,並在21世紀迎來飛速發展。
相關活動

未找到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