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概念到市場,從來沒有這麼難…

想出一個好的設計創意,這不難;但是想要讓一個設計概念變成可以上市的產品,這個過程卻不簡單。凡是在電子硬體圈真槍實彈打拼過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
硬體產品開發的週期
一個典型的硬體產品的設計週期,通常需要經過以下幾個環節:
- 概念創建:根據現實的或者潛在的市場需求,提出一個設計創意。也就是打開“腦洞”的過程。
- 設計原型:選擇合適的技術路徑,基於開發平臺搭建起一個方案原型,對設計創意的可行性和功能性等方面進行驗證。也就是確定這個設計概念靠不靠譜。
- 產品化:從原型到真正可以上市並經受得住市場競爭考驗的產品,還需要受到成本、外形、安規等多方面的約束,最終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形成可小批量試產、工程化的產品。
- 批量生產:從工程樣機到真正能夠大批量生產,與產線的磨合、供應鏈是否可靠,這些都是必須經歷的考驗。因為在量產階段掉鏈子而導致最終產品跳票的現象,屢見不鮮。
- 升級反覆運算:隨著市場的變化,對產品進行版本升級必不可少,每一次升級,也就意味著將上述的過程(或者部分過程)重新走一遍。
如果你順利通過了上述的這幾個環節,那麼恭喜你,已經從“概念”到達了“市場”的彼岸。但在這個“擺渡”的過程中,其實還有不少“暗礁”,稍不留神就可能會翻船,而這種“試錯”成本,是習慣了“死了以後重新再來”的軟體行業所不能想像的。這也是很多想跨界進入硬體領域的新玩家,躊躇不前的原因所在。
物聯網時代的新挑戰
而且,當我們進入了物聯網時代,很多人都會感覺到,“從概念到市場”的這段路似乎變得更難走了。
這是因為物聯網使得越來越多的硬體產品,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是成為一個網路大體系中的組成部分,因此也就需要產品的開發者不僅僅熟諳單一產品的設計之道,還要對整個物聯網的體系有更為清晰和透徹的認知。
物聯網產品和應用的本質是“資料驅動”的,所以如何確保資料在網路中高效的流動和利用就成了產品設計的核心要義。具體來講,在物聯網產品的設計中,至少有下面這些繞不開的課題:
- 雲接入:如何將宛若神經末梢的物聯網邊緣設備接入網路,把它們所收集的資料彙聚起來傳輸到雲端的“大腦”進行處理,這是重要的前提。
- 雲服務:經由雲計算處理後的結果,需要下發和回饋到物聯網邊緣設備,有時是以一種“服務”的形式觸達最終的用戶,比如說OTA。在產品設計中,不僅要確保與雲服務的無縫接駁,接收相關代碼和指令,也要考慮使用恰當的HMI將其轉換為最終用戶能夠“讀得懂”的信息。
- 計算架構: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將物聯網所有的計算任務就交付給雲端,並不是最優的方案,因此就需要將計算工作量在雲端和邊緣端進行合理的分配。這種計算資源的配置不是在本地的單機上完成的,而是需要在一個完整網路架構中去考慮,充分利用整個網路中的算力資源——比如AI機器學習應用中,“訓練在雲端、推理在邊緣”的模式——這對於很多開發者也是一個新課題。
- 安全:同樣,一旦設備接入物聯網,其安全問題的考量也不能再局限在單一設備中,而是要與整個網路的安全性原則相匹配。這其中就有不少傳統硬體開發者所不瞭解的知識點。
顯而易見,一旦硬體產品成為了“聯網”的產品,從概念到產品的過程中,就不再是一個一維的產品開發路徑,而是要在其基礎上疊加新的“物聯網”的維度,形成一個更為複雜的二維“拼圖”,整個產品研發就像是一個拼圖的過程中,缺少任何一塊,都會有麻煩。
物聯網產品開發的生態支援
正是由於物聯網產品設計的複雜性顯著增加,也就要求開發者更為全能,最好是一個所謂從硬到軟、從邊緣到雲端都玩得轉的“全棧”工程師。但顯然,這不太現實。因此在物聯網產品的研發中,大家就會考慮從外部獲得更多的資源支持,也就是有一個完備的設計生態系統作為保障。
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營造完善的物聯網設計生態系統,就成了希望有所作為的技術供應商重要的著力點。處於產業鏈中不同層面的玩家,都在朝向這個目標而努力。
晶片原廠是營造物聯網設計生態系統中重要的力量,由於掌控著產品底層核心硬體資源,因此可以此為基礎劃出一個“圈”,將相關的合作夥伴和資源都圈進來,特別是軟硬體開發工具、設計服務等在概念到原型階段的設計資源。
雲計算(如AWS、微軟、阿裡雲等)和整機廠商(如蘋果)也同樣在建立生態圈。離最終用戶更“近”,以及公司巨大的體量和行業資源是其突出的優勢,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廠商的開發者大會上總是人頭攢動、話題不斷。不過此類廠商的生態圈大多偏“軟”,更接近頂層的應用端。
除了上述一硬一軟兩端,技術分銷商是在物聯網設計生態建設中快速崛起的一個新勢力。全面的供應鏈管理服務是分銷商的專長,而在目標行業侵染多年、為客戶“貼身”服務的經驗,也讓分銷商們逐漸歷練出了自己的技術專長,以及對於市場深入的洞察力,在這個基礎上去整合整個物聯網產業鏈中上下游的資源,使得技術分銷商能夠快速建立起一個完善的生態體系,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支援。
以安富利為例,從下圖中我們就可以看出無論是從產品開發的週期維度,還是物聯網解決方案能力的維度,公司都能夠為客戶提供相匹配的資源,滿足開發者的需要。需要哪方面的生態資源,隨時隨地“接入”這個生態系統就可以了。
圖1:安富利的物聯網生態系統
可以說,在物聯網時代,你交付給最終用戶的不再是一個單一的產品,而是一整套基於物聯網體系的服務。這也決定了產品的優劣、服務的好壞,不再取決於公司內部研發團隊的能力,而是要看其對於相關生態資源是否能夠充分加以利用。這時,選擇一個好的生態夥伴,就顯得尤為關鍵了。作為領先技術供應商的安富利,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成為你“從概念到市場”過程中的擺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