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究竟可以跑多遠?

2017年開始,全球各國相繼宣佈或者開始規劃禁售燃油汽車的時間表。對於車企來說,這是一個讓人既興奮又焦慮的消息。興奮的是,前進的方向已經確定,沒有什麼可以猶疑的了;焦慮的是,單從續航里程這個硬指標來看,當下能拿得出手的電工汽車產品,還寥寥無幾。時至今日,特斯拉Model S創下的續航超過500km的成績,在電動車領域仍然是一個讓人仰視的記錄。
圖1,特斯拉Model S各款車型的最高續航里程(圖片來源:特斯拉)
技術的門檻還沒邁過去,市場激勵政策卻已經開始退潮——今年6月,中國財政部對電動汽車補貼政策進行了調整,明確對續航里程150公里以內的新能源車型取消補貼,而續航里程在300公里以上的車型補貼力度才能與2017年持平。其用意非常明顯:要把錢花在刀刃上,扶持技術含量更高的電動車企。政策調整的“擠出”效應已經顯現,資料顯示6月國內新能源車銷量環比5月下降了22%。
所以“電動車能跑多遠”這個問題,今天不僅僅是一個續航里程的技術問題,也關係到相關的廠商,或者行業究竟能夠“跑多遠”的問題。大家對它的關注和緊張可想而知。
要想讓電動車“跑得更遠”,從技術的角度講,無非是要解決兩個問題:開源和節流。所謂“開源”,就是要有動力電池技術的進步為車輛提供更為充足的能量;而“節流”就是要對動力電池進行更好的管理和控制,讓其高效安全地運作,釋放出最大限度的潛力,這就是電池管理系統(BMS)的工作了。
就電池技術而言,我們暫且放下那些前瞻性的、商用前景還不明朗的技術不表,而將目光聚焦在已經商用和準商用的鋰離子動力電池技術上。通常,人們按照鋰離子動力電池的電極材料對其進行分類:按正極材料劃分,包括錳酸鋰電池、磷酸錳鐵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電池;按照負極材料,可分為石墨和鈦酸鋰電池。各個電池的性能表現見表1。
其中,錳酸鋰電池高溫時易溶解,穩定性和安全性不高,磷酸錳鐵鋰電池不夠成熟、壽命短,所以都不適合做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磷酸鐵鋰電壓穩定、經濟性好、熱失控溫度在800℃以上,安全性高,所以被廣泛應用於電量需求大、執行時間長、服務壽命長、安全要求高的電動客車領域。而三元電池能量密度高、壽命長,失控溫度在200℃以上,受制於安全性不會製作成大容量單體電芯,在空間小、續航里程要求高、能量密度敏感的乘用車市場,其應用增長很快,特斯拉採用的就是松下提供的三元電池。
改善動力電池性能的另一個著力點,是負極材料的創新上。傳統石墨負極在電池過充時,碳電極的表面會析出金屬鋰枝晶,容易擊穿電池隔膜,造成電池內部短路和熱失控,這一直是鋰離子電池固有的安全隱患。而採用鈦酸鋰做負極材料後,不會產生金屬鋰枝晶,消除了熱失控風險,而且其低溫特性好、功率高、迴圈充電可達上萬次,所以備受關注。當然,鈦酸鋰的缺陷也和明顯,如高溫脹氣、平臺電壓低、成本高等等,所以目前它的應用場景多在續航里程不高或混合動力汽車上,這看上去似乎對“跑得遠”難有大貢獻。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鈦酸鋰有“快充”的優勢,這很可能會改變人們對動力電池使用習慣的認知——從追求“充一次跑很遠”,變成隨用隨充,隨充隨跑。
在開發新的動力電池技術,提高動力電池續航能力這個問題上,現在已經不是個別企業的行為,而已經上升到各國的國家策略。各國都為此制定了動力電池的技術發展規劃。如在美國能源部規劃中,提出將通過一系列的技術進步,將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從2012年的100W•h/kg提高到2017年的250W•h/kg。中國“十三五”規劃中,制訂的目標是能量密度300W•h/kg動力電池實現批量商用,同時啟動400-500W•h/kg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的技術開發。
所以在眾多動力電池技術中,雖然人們現在還沒有為電動汽車找到那個Mr. Right,但各方面資源的灌溉,還是會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