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牙5.0背後的商業版圖,你真的看明白了嗎?
2016年年底藍牙技術聯盟(Bluetooth SIG)發佈了藍牙5.0標準,2017年,藍牙技術聯盟亦宣佈藍牙技術開始全面支援Mesh網路,未來在樓宇自動化、工業無線傳感網路領域,藍牙將建立起一個新的支點,對其物聯網的市場版圖的支撐也將更為穩固。新標準中的諸多亮點,相當搶眼。其中最突出的性能提升,可以用“2、4、8”三個數字來概括,即:資料傳輸速率提高2倍,從4.0的1Mbps提升到2Mbps;信號覆蓋範圍提升4倍,可達300米;廣播通道發送的資料長度提升8倍,從31個位元組增加到255個位元組。
通常來講,技術標準演進的背後,都蘊藏著相應的商業理想。藍牙5.0背後的商業版圖究竟如何?我們不妨做個推理。
有人認為無線音訊會是藍牙5.0發力的一個重要領域。考慮到目前消費級無線音訊領域藍牙技術的主流地位,以及蘋果AirPod無線耳機的示範作用,未來無線音訊確實會成為一個市場爆點。但是藍牙5.0在音訊信號的壓縮、延遲和能耗等方面並沒有做特別的優化,顯然是將這一工作放在未來的標準版本中,估計最早也是發生在 2018 年。因此可以看出,無線音訊市場並非藍牙5.0的一個關鍵著力點。
在藍牙5.0推出以後,手機廠商中追隨最積極的要算是三星,他們率先在Galaxy S8中集成了藍牙5.0技術。對此三星移動總裁DJ Koh的回應耐人尋味——誰說Galaxy S8僅僅是一部手機?它將是通過藍牙技術聯繫其它設備的中心!這個詮釋,恰恰命中了藍牙5.0真正的核心市場訴求——物聯網。
圖1,三星Galaxy S8成為第一部支持藍牙5.0的智慧手機
藍牙5.0的物聯網夢想,一個重要支點就是家庭物聯。儘管物聯網以往並非是以“點對點”無線通訊起家的藍牙的擅長,但是從4.0版本之後,藍牙憑藉BLE頑強地殺入了這個戰場,並與WiFi和ZigBee等無線技術標準演繹出了許多恩怨故事。此次藍牙5.0在傳輸距離和速率上的提升,能夠實現對物聯網傳感節點更快速便捷的控制和管理,使得藍牙在後續的競爭中底氣更足,特別是與同為主打“低功耗”特性的ZigBee拉開距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藍牙5.0在確保連接的穩定性上進行了優化,確保其能夠在擁擠的2.4GHz頻段上與其他無線技術“和平共處”,比如避免佔用WiFi使用的通道,同時通過增加slot availability masks特性監測和自動組織蜂窩網路帶來的干擾。
考慮到藍牙已經成為智慧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標配,市場滲透率頗具優勢,所以有分析指出藍牙5.0會成為未來家庭物聯場景中一種平臺性的技術。ABI Research 預計,到2021 年,全世界將有 480 億聯網設備,其中約三分之一會搭載藍牙,藍牙5.0的出現帶來的系統複雜程度和成本的降低、更可靠和便捷的連接,無疑正在推動和加速這一進程。
圖2,安富利開發的基於藍牙技術的智慧家庭照明解決方案
但家庭物聯並不是藍牙5.0的全部籌碼。其另一個支點,將深深地插入商業應用中。最近,“新零售”成為一個熱詞,如何利用新技術提升用戶購物體驗,挖掘用戶價值,是所謂“新零售”的核心要義。而基於藍牙廣播通信的Beacon技術正好站在了這個“風口”上。
簡單地說,藍牙Beacon技術就是通過一個Beacon設備偵測使用者藍牙設備(如手機),在二者位置接近時Beacon設備通過廣播方式向使用者發送資訊。整個過程無需在設備間進行配對,只需用戶安裝 Beacon專用的App即可。因此,百貨零售業一直是藍牙Beacon技術設想的典型應用場景,比如在商場內部特定位置安裝Beacon設備,向使用者推送與位置相關的促銷資訊。由於Beacon設備本身功耗極低(紐扣電池可支援數年待機)、體積小、成本可控,使得這個故事更具有說服力。
不過在原有的藍牙標準中,Beacon設備廣播通信的載荷能力受制于最大資料長度,僅有31位元組,因容量有限難於向使用者傳達更豐富的資訊,而藍牙5.0標準解決了這個問題,將廣播資料長度增加到255個位元組,令其在商業應用中獲得更多的可能性。
圖3,蓋特威克機場基於藍牙的室內導航系統
而這一切只是一個開端,未來基於藍牙Beacon技術還可以發展出更多的LBS應用,比如室內定位。在這方面,藍牙技術聯盟津津樂道的一個案例是,蓋特威克機場在航站樓內利用2,000個藍牙Beacon設備,構建了一個比GPS更可靠的室內導航系統,並基於這個系統為乘客提供及時、個性化的資訊服務。儘管在室內定位精度方面,藍牙5.0沒有明顯提升,但畢竟已經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根據ABI Research的報告,到2020年出貨的藍牙Beacon設備將超過3.71億個, 藍牙5.0將是這個發展歷程中一個關鍵節點。
總之,一隻腳站在家庭物聯,一隻腳邁向了商業應用,藍牙5.0將利用這兩個支點托起一個龐大的商業版圖。這一切,你看明白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