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儲能:讓美好明天更可持續

提到可持續發展,您想到的是什麼呢?
如綠色、可再生、環保、生態友好、清潔能源、迴圈利用、環境保護等等都是我們一切關於可持續發展的美好願景,這些都和能源的產生、使用和發展密不可分。正如聯合國在氣候行動報告中指出,能源是氣候挑戰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能源存儲,是能源產生和使用鏈中最關鍵的部分,也是影響能源效率最大,技術發展最快的部分。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瞭解可持續發展大背景下的工業儲能技術。
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 可再生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是從自然資源中獲得的能源,其補充率高於消耗率。
- 太陽能:太陽能電池板,又稱光伏電池,可將太陽光轉化為電能。聚光太陽能(CSP)利用鏡子或透鏡將太陽光聚焦在一個小區域,產生高溫熱量用於發電。
- 風能:風力渦輪機捕捉風的動能,並通過連接發電機的葉片旋轉將其轉化為電能。
- 水力發電:水力發電廠利用流水(河流或瀑布)的能量驅動渦輪機發電。大壩可將水儲存在水庫中,從而實現更可控的發電。
- 地熱能源:地熱發電廠利用地球內部的熱量發電。這種能源來自地心的自然熱量,用於產生蒸汽驅動渦輪機。
- 生物質能:生物質能源包括使用有機材料,如農業殘留物、木材或生物燃料,通過燃燒或生物化學過程產生熱量和電力。
- 能源效率和智慧電網技術
- 儲能系統:儲能系統包括各類型的電池、抽水蓄能和熱能儲存,可在低需求時段儲存多餘的能量,並在需要時釋放出來,從而提高電網的穩定性和效率。
- 節能技術:節能照明、電器和智慧恒溫器可減少建築物和工業的能源消耗,促進資源保護和成本節約。
- 智慧電網技術:智慧電網整合了先進的通信和自動化技術,以優化能源分配、管理需求,並實現可再生能源的無縫整合。
- 清潔交通技術:
- 電動汽車(EV):電動汽車由儲存在電池中的電力驅動,廢氣零排放,減少空氣污染和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 充電基礎設施:充電站和網路通過提供方便的充電點,支持電動汽車的廣泛採用。
另外還包括可持續建築和設計技術,可持續建築實踐的重點是使用環保材料、設計節能結構、實施被動式太陽能供熱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風,以減少建築物的能源消耗等。
工業儲能系統
工業儲能系統是一種能夠儲存電能並在需要時釋放電能的系統,廣泛應用於工業、商業和住宅等環境中提供能源的管理和優化。它通常由電池組、控制系統、熱管理系統和監控系統等部分組成,能夠按照需求儲存和釋放電能,穩定滿足應用的同時,提高能源的整體使用效率。
工業儲能系統的有以下幾個典型的應用場景:
- 平衡電力網絡:在電力需求高峰時,儲能系統可以釋放儲存的電能以平衡電力系統。
- 新能源優化:通過存儲太陽能發電和風能發電等新能源的電力,用於電力負荷需求平衡。
- 儲能發電:在電力需求低谷時,通過儲能系統儲存電力以備發電機組發電。
- 緊急備用電源:在突發電力中斷的情況下,儲能系統可以作為備用電源,提供緊急電力給相關設備。
很明顯,工業儲能系統有助於優化電力系統,提高電網的可靠性和可持續性。由於其高效能和可靠性,它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工業、商業和住宅應用的關鍵組成部分,也是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術。
工業儲能讓美好明天更可持續
可持續發展與儲能系統(ESS)密切相關,因為儲能系統在促進和提高各種可持續能源技術的有效性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以下的描述即可瞭解儲能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 整合可再生能源:可持續技術通常圍繞利用太陽能、風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展開。然而,這些能源都是間歇性的,且依賴於天氣條件。儲能系統可將有利條件下產生的多餘能量儲存起來,並在需求旺盛或可再生能源不活躍時釋放出來,從而幫助解決這一難題。這種整合確保了可再生能源持續可靠的電力供應,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和溫室氣體的排放。
- 電網穩定和靈活性:太陽能和風能等可持續技術由於其可變性,會給電網帶來波動。儲能系統可以在低需求段儲存多餘的能量,並在高峰需求段或可再生能源暫時不可用時釋放出能量。這種電網穩定措施提高了可持續能源的可靠性,使電力系統更加靈活、反應更快。
- 能源轉移和高峰負荷管理:可持續技術,尤其是太陽能發電,在陽光充足的時段會產生比即時需要的能量。有了儲能系統,這些能量就可以儲存起來日後使用,從而減少在需求高峰期時對傳統能源的依賴。能源轉移有助於避免使用化石燃料調峰電廠,可以有效縮減溫室氣體排放,降低運營成本。
- 電動汽車一體化:可持續技術不僅包括可再生能源發電,還包括可持續交通。電動汽車(EV)是這一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儲能系統對電動汽車至關重要,它們提供了儲存和輸送電力以推動車輛所需的電池。這些電池可使電動汽車在不產生尾氣排放的情況下運行,從而有助於減少空氣污染和改善城市空氣品質。
- 微電網和離網解決方案:可持續技術與儲能系統相結合,促進了微電網和離網解決方案的發展。在接入主電網有限的偏遠地區或社區,太陽能電池板和小型風力渦輪機等可持續技術可與儲能系統相結合,創建自給自足的能源系統。這些微電網可促進能源獨立,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促進偏遠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 迴圈經濟與電池回收:可持續技術涉及到清潔能源的生產和資源管理尤其是使用電池的儲能系統,就是這種迴圈經濟方法的一部分。通過在設計電池時考慮可回收性並實施高效的回收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電池生產和處置對環境的影響,從而支援整個儲能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由以上可以看出,儲能系統是可持續技術的重要推動力和補充。它們能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整合與利用,提高電網穩定性,支持可持續運輸,並在各種環境下實現能源自給自足。可持續技術與儲能的結合是向更可持續、更低碳的能源未來過渡的關鍵。
近年來,中國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發電量占比穩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進入發展的新階段。但有些地方出現了棄風棄光現象,究其根源是一定區域內的新能源電源建設速度超出消納能力,從而造成能源的規模化發展和高效消納利用之間的矛盾。
風光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就像農特產品,隨著種植規模擴大,當地消費不完,深加工能力跟不上,外送物流管道又不暢通,只能將一部分白白扔掉。但值得慶倖的是,工業儲能技術為推動能源產業更加高效和高品質的發展,提供了諸多優秀的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