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電機控制應用選擇寬能隙器件

Display portlet menu

針對電機控制應用選擇寬能隙器件

Display portlet menu

針對電機控制應用選擇寬能隙器件

Milan Ivkovic
WBG motor control

在功率轉換應用中,使用碳化矽(SiC)和氮化鎵(GaN)材料的寬能隙(WBG)半導體器件作為開關,能讓開關性能更接近理想狀態。相比Si-MOSFET或IGBT,寬能隙器件的靜態和動態損耗都更低。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優勢,如更高的工作結溫和更好的熱導率,至少碳化矽器件是這樣的。

最重要的是碳化矽的導熱性能要優於矽(Si)。在電機控制領域,上述好處特別有吸引力,不僅可以節約能源,還能讓驅動電子器件減少成本、尺寸和重量。

碳化矽和氮化鎵器件在常態傳導損耗和擊穿電壓方面的極值更高,讓它們具有相比矽器件更好的性能表現(參見下圖)。但在電子領域,選擇哪款器件,很難做到直截了當。隨著銷售額的增長,現有的IGBT和MOSFET技術也在不斷得到提升。因此,我們應當先思考一下,改用寬能隙器件是否有意義,什麼時候改用寬能隙器件比較好,然後再決定是選用碳化矽器件還是氮化鎵器件。

IGBT其實很好用

IGBT在電機控制方面有很多優點,尤其是在大功率的情況下,它們近乎恒定的飽和電壓使傳導損耗保持在較低的水準,並且大致上與傳輸到電機的功率成正比。不過,在開關切換過程中損耗的功率很高,尤其是在關斷時。這是由於少數載流子重新組合時產生尾“電流”,但電機控制器的開關頻率通常很低,因此平均下來損耗量還是很低的。事實上,在IGBT製造過程中,會考慮到尾電流和飽和電壓的平衡。所以會針對10-20 kHz的典型電機脈衝寬度調製(PWM)頻率,對器件損耗進行優化。並聯一個二極體,可以處理反向導通或換向產生的感性負載,或用於雙向功率轉換。這個二極體通常是碳化矽材料的,而且採用了共封裝。也許IGBT最大的優勢在於其較低的成本和經過驗證的穩健性(如果僅從它較大的晶圓帶來更好的熱容這個角度看)。

矽MOSFET在電機控制中也有一席之地

在相對較低的功率(幾千瓦的功率)、1200V左右的條件下,電機控制通常會選用Si-MOSFET,其切換邊界的功率耗散相對較低。電機仍然決定著最佳PWM頻率,在10 kHz左右時,各類器件在開關損耗方面的優勢差距不大。一些高速、低電感電機還會受益于更高的PWM頻率,因為它減少了電流紋波(current ripple),提高了回應能力。

傳導損耗取決於MOSFET的導通電阻,並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隨著功率的增加,MOSFET的性能很快就變得不可接受了。但是,與MOSFET電流平方成比例的損耗也有優勢。對於一部分應用,它們的電機大部分時間在較低或中等功率範圍內運行(相對於最大功率而言,如牽引驅動)。與在集電極-發射極(collector-emitter)上具有幾乎恒定的飽和電壓的IGBT相比,MOSFET在傳導損耗方面具有優勢。MOSFET可以通過並聯減少電阻,而且它們確實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內置了體二極體,可用於換向和雙向傳導。另外,溝道本身也可以在柵極的控制下反向傳導,而且損耗較低。

不同材料的開關器件對比

圖1:矽、碳化矽和氮化鎵器件的理論性能極限值對比

寬能隙器件的利與弊

那麼,寬能隙器件有什麼優缺點呢?圖1顯示,在管芯面積和額定電壓相同的條件下,寬能隙器件的傳導損耗可以低於Si-MOSFET,這是因為寬能隙材料臨界擊穿電壓更高,通道可以更短。氮化鎵更好的電子遷移率也降低了導通電阻。在中低功率下,電流器件的傳導損耗也可以低於IGBT。例如,在50 A時,IGBT飽和電壓1.5 V,導通時耗散75 W功率。導通電阻為30毫歐姆的Si-MOSFET或氮化鎵HEMT(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單元也會耗散相同的功率,正如前面所述。如今,1200 V的器件很容易達到這一數字,比如額定電流為60A、芯片電阻為20毫歐姆的onsemi SiC MOSFET NTC020N120SC1。這些MOSFET可以通過並聯獲得更好的性能。但是它們的電阻是在25°C時測算的,而且電阻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碳化矽 MOSFET和Si-MOSFET一樣,也有一個體二極體。它的速度非常快,反向恢復電荷很低,但比矽器件有著更高的正向壓降,因此在柵極操控溝道反嚮導通之前,必須將其導通時間最小化到“dead time”內。

與矽器件相比,氮化鎵器件在導通電阻和傳導損耗方面也有顯著的提升。然而,目前它們僅適用於650 V左右的額定電壓,只能採用平面結構設計,組成HEMT單元。為了獲得更高的工作電壓,人們正在研究垂直通道結構,但當基底為矽時(這是保持低成本的必要條件),技術突破會非常困難。在氮化鎵橫向HEMT單元中沒有體二極體。反向傳導確實會在通道內發生,而反向恢復電荷實際上為零,但壓降高且不穩定。壓降取決於柵極閾值和使用的任何負柵極驅動電壓。

寬能隙器件的柵極驅動至關重要

柵極驅動對於矽MOSFET和氮化鎵HEMT單元都非常關鍵,兩者的閾值都很低。氮化鎵器件需要小驅動電流實現導通狀態,所需最高電壓也只有7 V左右。碳化矽需要18 V左右才能達到完全飽和,接近其絕對最大值,約為22 V(請注意,實際值取決於具體的碳化矽器件)。因此,需要對柵極驅動合理佈局,避免寄生效應產生的過電壓應力,例如由於連接電感與柵極和雜散電容共振而產生的振鈴。柵極和源極連接的電感也可能導致高di/dt的雜散和災難性導通(見圖2)。米勒電容對高dV/dt也可能造成類似的影響。在電機控制應用中,為了避免電機繞組應力和過大的電磁干擾,通常會故意降低邊緣速率。從高di/dt通過電機機架接地的共模干擾電流也會導致機械磨損。

可以說,器件對佈局和柵極驅動高度敏感是有問題的,但使用專門的柵極驅動器,可能讓解決方案的設計變簡單。隨著集成電源模組的出現,這些困難已經得到解決。然而,外部影響難以預測,寬能隙器件對異常條件的抵禦能力也值得考慮,例如電機控制中經常出現的負載過電壓和短路。Si-MOSFET具有額定雪崩功率,但可靠值仍在通過測試和現場資料進行確定。氮化鎵HEMT單元沒有設定雪崩功率,會在過電壓下瞬間失靈。不過製造商設置的額定值與絕對最大值之間還留有很大的餘地。寬能隙器件的短路能力評估仍在繼續,要達到故障前幾微秒內的合理數值。我們已經注意到,發生過電流事件時,器件會出現緩慢退化和閾值電壓偏移,這在某些應用中可能是一個問題。

高di/dt的效果

Transient gate voltage diagram

圖2:高di/dt導致瞬態柵極的峰間電壓,且發生了共源電感L。

要實現更低的損耗,寬能隙器件是個不錯的選擇

隨著技術的進步,寬能隙器件的價格也降到常規器件的價格區間。在電機控制應用的功率水準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寬能隙器件,它比IGBT和矽MOSFET具有更低的傳導和開關損耗。儘管單位成本與舊技術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寬能隙器件的節能因素很關鍵,此外,散熱片尺寸、重量和成本的降低也能為系統帶來額外的好處。碳化矽MOSFET具有更高的額定電壓,能承受更高的電壓和熱應力,在新的電機驅動設計中處於領先地位。但對於低電壓、低功率的應用,您可以選用氮化鎵器件,它可以實現更低的損耗。

關於作者

Milan Ivkovic
Milan Ivkovic

Milan Ivkovic holds advanced engineering degrees from University of Belgrade, School of Electrical E...

文章提及的元件

針對電機控制應用選擇寬能隙器件

Display portlet menu

針對電機控制應用選擇寬能隙器件

Display portlet menu
相關文章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Technologies Heralds a New Era in Smart Healthcare
eVTOL助力“低空經濟”蓬勃發展
2025年3月15日
從應用場景來看,未來eVTOL設備將主要用於城市間快速通勤、高效靈活的物流配送以及應急回應公共服務等領域。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Technologies Heralds a New Era in Smart Healthcare
不止SiC,電動汽車中的“小兵”
2024年11月15日
SiC器件正在為電動汽車充電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而無源元件如MLCC則為這一變革提供了堅實的支撐。通過合理選擇和優化無源元件,可以進一步提升充電系統的效率、可靠性和性能。

針對電機控制應用選擇寬能隙器件

Display portlet menu
相關活動

未找到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