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為垃圾分類做些什麼?
2017年8月1日
“你是什麼垃圾?”——現今,上海市民每天站在垃圾桶前提著垃圾,都得面對管委會這樣的詢問 。這是因為從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上海也就成為了中國率先全面實施垃圾分類的超大規模城市。
對於民眾來說,這意味著每個人必須分出一部分“腦容量”,用來思考“這是什麼垃圾”。城市垃圾的處理,儼然已該用心規劃。據估算,上海市每人每天會產生超過1公斤的垃圾,整個城市每天垃圾的“產量”超過2.6萬噸,這些垃圾如果不進行壓縮和粉碎,每15天就可以堆出一座421米高的大廈!而上海並不是一個個案,同樣的垃圾“圍城”問題在中國,甚至世界各地普遍存在。
從人性的弱點來講,對於“麻煩”的事,大家總是難於堅持,只有想辦法讓麻煩的事變得簡單,才是一種長效的解決方案─ 科技肯定是不能缺席的一個要素。
依託科技解決垃圾分類的“痛點”,智慧垃圾桶無疑會是一個焦點。因為在投放、收集、運輸、處理這個完整的垃圾處理流程中,垃圾桶是一個關鍵的“樞紐—一邊連接著前端大量的用戶,另一邊溝通著後端的垃圾處理機構。因此,如何讓前端垃圾投放更輕鬆,後端垃圾處理更高效,也就成了人們對垃圾桶的期許。
我們不難描繪出人們心目中理想的智慧垃圾桶的模樣——
- 智能分類:人們投放垃圾時,不必再為垃圾如何分類而煩腦,垃圾桶能夠智慧對垃圾進行準確的分類和分揀。
- 身份識別:要對垃圾投放人身份進行識別,以便根據其行為進行相應的獎懲,為此掃描二維碼或更高階的生物識別技術可能會被集成進來。
- 容量感知:對於垃圾桶是否裝滿能夠即時、準確地感知,並由此觸發後續的處理動作。
- 追蹤定位:疊加GPS等地理位置資訊,實現垃圾桶的全程可追溯,這對於優化垃圾的收集和運輸效率會很有幫助。
- 資料傳輸:上述經由垃圾桶產生和收集的資料,需要經過暢通的傳輸通道上傳到雲端。
- 洞察分析:資料在雲端進行處理和分析,合理調度決策,提升垃圾處理的效率。

圖1,AVNET智慧垃圾桶解決方案
實際上,人們對智慧垃圾桶的研發工作一直沒有停止過。比如安富利研發的智慧垃圾桶解決方案,就囊括了上述多種功能:它採用雷射雷達或超聲波感測器準確感知垃圾桶的容量狀態;可通過NB-IoT或WiFi將資料傳輸到雲端;通過雲端專業的資料洞察,可以根據垃圾桶的容量狀態和地理位置,合理規劃垃圾收運路線;而所有垃圾處理相關的資訊都可通過手機APP呈現在用戶和垃圾清運工的面前……

圖2,AVNET智慧垃圾桶解決方案雲端管理門戶
在這樣一個方案的基礎上,根據實際場景的需要,集成其他的功能,就可以快速反覆運算出所需的商用產品。
當然,對於人們最為關心的“智慧分類”功能,應該是實現起來難度最大的一環,因為生活垃圾的品類太過複雜,人們自己尚且需要時間去學習和適應,要從中提煉出規律並教會垃圾桶去正確識別,還需假以時日。不過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在這方面動腦筋的人也會越來越多,未來也許全場景的智慧分類難於實現,但是在一些特定場合下(如辦公室)的智慧分類還是可以期待的。
根據中國的規劃,2019年46個重點城市將加大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投入,到2020年將在這些城市中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到2025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的城市都要完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的建設。
智慧垃圾桶是一個典型的政策敏感型的產品,如果說之前這個市場沒有“爆發”是因為人們對於垃圾處理的急迫性和認知的火候還沒有到,那麼隨著垃圾分類戰略的推進,智慧垃圾桶的“春天”應該也不遠了。
相關文章

4D雷達:ADAS領域的新一代感知神器
2024年8月15日
高速NOA、環線NOA甚至城市NOA的不斷普及,顯示L2+大範圍落地的趨勢正在加速。實現NOA的三種主要傳感技術(攝影鏡頭、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三種解決方案各有優劣,能夠互補。

數位化、智慧化時代,可程式設計技術發揮重要作用
2023年12月15日
無論是可程式設計增益放大器(PGA),還是可程式設計IC,這些可程式設計技術憑藉著諸多優點正在當今數位化時代,扮演著愈發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