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跟Micro USB說再見的時候了!

USB Type-C + Power Delivery 3.0將整合3C與行動裝置的充電形式
自從USB Type-C被蘋果應用在MacBook的介面,各大廠紛紛開始將自家電腦產品導入Type-C;手機市占最高的Android陣營也開始採用;市場也不時傳出iPhone可能在2019年也加入Type-C介面的消息。所以Type-C很有機會成為橫跨iOS、Android和PC的通用連接介面。
Type-C最大的優勢就是其整合性。除了不用和Micro USB需判斷正反面的便利性,最大的好處還具備整合充電和供電(Power Delivery;PD)的技術能力。
(圖片來源 / Amazon)
雖然Type-C的裝置不一定支援PD,但若沒有PD功能的Type-C,就無法展現其優勢,畢竟能整合供電和傳輸的功能,市場才願意使用單一介面。而此篇文章的重點也就是PD。
相較以往的USB電池充電規範(USB BC;Battery Charging),現有技術能夠支援的電壓更多,同時也能向下相容,目前最新的PD技術已發展到3.0版本。最新版本的PD 3.0增加了可編程電源供應(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PPS)功能,可相容各家快充協定,最新快充技術可支援到QC 4.0。
(圖片來源 / USB-IF)
USB PD的應用與市場動態
一般傳統的使用情境,消費者身上都會有兩個以上的電子設備,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行動電源,或者是筆記型電腦;而這些設備都有自己的充電器,若使用PD技術的充電設備,能夠只靠單一電子設備,經過支援PD技術的切換器,就可以對其他設備即時供電或者進行電力的補充。
而提到USB PD,最新的PD 3.0技術也克服了之前PD 2.0快充標準無法彼此相容的困境,各陣營之間總是存在著整合的挑戰,而PD 3.0推出後則是一口氣解決了這個問題。從新的PD 3.0的規範來看,電流的部分並沒有變動,但在電壓方面,共涵蓋了低壓和高壓兩個部分,因此新版本的PD 3.0能夠同時實現高壓小電流和低壓大電流兩種快充技術,結合了高通QC快充的高壓低電流,與VOOC的低壓大電流的閃充兩種方案。
(圖片來源 / Avnet)
而這個關鍵的變更,幾乎就把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快充標準,都能夠透過PPS的功能來進行整合,而這更增加了Type-C成為充電市場唯一介面的實力。風起雲湧的快速充電標準之爭即將告一段落,將於2019年進入統一標準的世代。而對消費者而言,終於可以期待在2019年開始享受充電器大統一所帶來的便利了。
安富利台灣提供物聯網「一站式服務」,藉由具備專業知識和經驗的服務團隊,整合了市場應用,協助客戶建構出物聯網新生態,扮演串聯的角色,串起各大晶片供應商、方案提供商、智慧硬體商、雲服務平臺及終端客戶;從而整合各種資源,打造快充電源市場完整的生態系統。其設計服務部(Avnet Design Services)也開發了多種PD電源的參考設計,提供給客戶作為電路設計上的參考,並隨時協助客戶以加速完成
